本文將詳細介紹長橋證券的盈虧分析功能,該功能可幫助用戶全面了解投資收益情況,包括累計盈虧、持倉盈虧、當日盈虧及收益率計算等核心指標,支持多維度交易復盤與資產變動追蹤。
(1)點擊資產總覽的空白處,選擇盈虧分析。
(2)點擊資產 > 全部功能,選擇盈虧分析。
在盈虧分析頁可以查看收益情況,全方位回顧交易盈虧情況。主要功能包括:累計盈虧金額、累計收益率、跑贏大盤指數情況、每日收益明細、個股收益明細,以及資產變動等。
累計盈虧統計的是因為交易或企業行動等引起的帳戶盈虧總額。
累積盈虧 = 期間每日盈虧合計,其中每日盈虧 = 美元盈虧 * 港幣匯率 + 港幣盈虧
每日盈虧 = 期末總資產 - 期初總資產 - 期間淨投入。
由於長橋為綜合帳戶,因此計算盈虧時,會轉化為港幣進行計算,中間由於匯率波動,會導致無任何交易的情況下,盈虧金額也會變動;
期末總資產(HKD 等值)= 美元總資產 * 期末匯率 + 港幣總資產 * 期末匯率
期初總資產(HKD 等值)= 美元總資產 * 期初匯率 + 港幣總資產 * 期初匯率
期間淨投入:以下業務會作為投入,不記錄在盈虧中
持倉盈虧也為浮動盈虧,是記錄從開倉到現在總的盈虧(不考慮交易手續費)。
持倉盈虧(多頭倉位)=(現價 - 成本)* 當前數量
持倉盈虧(空頭倉位)=(成本 - 現價)* 當前數量
成本:目前系統支持兩種成本價選擇,分別是攤薄成本和平均開倉成本。默認是攤薄成本,如需更改可在資產 > 全部功能 > 資產設置 > 成本計算方式進行選擇。更多詳細介紹可查閱持倉盈虧說明。
當日盈虧的含義為從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到當前交易日時段的累計盈虧。
計算公式:當日盈虧 = 最新價 * 當前持倉數量 - 昨收價 * 昨收持倉數量 + 當日賣出成交額 - 當日買入成交額,若發生交易/股價變更等,均會更新當日盈虧
1. 港股:根據香港時間 T 日 9 點 ~ T+1 日 9 點之間,股價變更及交易行為計算當日盈虧
2. 美股會受到盤前盤後、夜盤的因素影響,情況會更複雜一點
a)其中夜盤主要影響最新價和統計時間週期範圍
b)盤前盤後主要影響最新價的計算
c)若關閉盤前盤後,也關閉夜盤:那麼只會取昨收價和盤中價。此時若有拆合股企業行動,可能會導致在盤前階段取昨收價還未更新,導致資產展示依然按照昨收價計算,此時可以開啟盤前盤後價,則會恢復正常。
d)若開啟盤前盤後,不開啟夜盤:則最新價會取盤前盤後價,在夜盤階段依然取盤後價。
當日盈虧只計算實際的持倉數據,交易產生的手續費等不計入當日盈虧中。 更多詳細說明可查閱資產當日盈虧說明。
成本:目前系統支持兩種成本價選擇,分別是攤薄成本和平均開倉成本。默認是攤薄成本,如需更改可在資產 > 全部功能 > 資產設置 > 成本計算方式進行選擇。
1. 攤薄成本
攤薄成本代表您在開倉至平倉該段持有期內的保本價格,即持有倉位期間每次加倉或減倉都有可能攤高或攤低該成本價。計算了持有期內每次交易的盈虧(不包含佣金及費用等),既考慮買入賣出,也考慮了企業行動分紅的變化。
計算公式:
成本更新邏輯:買賣後均會更新的攤薄成本
2. 平均開倉成本
平均開倉成本代表持有的倉位對應的成本,只考慮加倉情況(不包含佣金及費用等),不考慮減倉情況,已經減倉的倉位已經轉為實現盈虧。
計算公式:平均開倉成本=(開倉前平均成本 * 開倉前數量 + 本次開倉金額)/ 買入後持有數量
成本更新邏輯:交易開倉成功後(多頭買入開倉,空頭賣出開倉),會更新開倉成本,平倉不更新平均開倉成本。
3. 成本計算統一規則
成本計算統一規則,攤薄成本和平均開倉成本均適用:
若日內同一方向的交易,如日內做多清倉再建倉,則系統視為做 T,將延續持有期間的數據計算成本。但如果是不同方向的交易,如日內做空 - 平倉 - 做多,清倉後成本就清空,再次建倉會重新開始計算。更多詳細說明可查閱成本計算方式。
目前收益率存在兩種計算規則
(1)簡單加權 = 累計收益率 = 累計收益 /(期初總資產 + 期間淨流入)
此方法將賬戶在統計區間的資金存取、股票轉倉等淨流入金額全部視為在期間的中發生最後調整到期初資產,與期初資產合併作為投入成本。
(2)時間加權收益率 = [ 1 (1 + 第 1 日的當日收益率)(1 + 第 2 日的當日收益率)… * (1 + 第 n 日的當日收益率)-1 ] * 100%
其中當日收益率 = 當日盈虧額 /(昨日期末資產 + 當日淨投入)
淨流入指資金存取和股票轉倉。此方法將整個區間按天分割,先計算每天的收益率,最後計算區間累計收益率。
盈虧日曆為分幣種計算盈虧再合計,因此不會受到匯率變化的影響,反饋的是真實的盈虧情況。
首先盈虧會先計算每個幣種的盈虧,再進行合計並轉化為港幣
A 幣種盈虧 = 期末總資產(T 日)- 期初總資產(T-1 日)- 當日淨投入
當日盈虧 = A 幣種盈虧 * A 幣種匯率 + ...... + N 幣種盈虧 * N 幣種匯率
注意:收益日曆顯示的盈虧,和資產頁的當日盈虧並不相等。原因如下:
關鍵要點:
Q1:當天除凈後,股票出現虧損
當天除凈後,實際上按照最新價計算,當前持倉總市值下降了,但派息是在除凈之後,這種情況待派息入賬之後,成本才會減少。
Q2:持倉盈虧與當日盈虧對不上
持倉盈虧是從開倉後開始計算的累計,持倉盈虧和成本價相關。
當日盈虧代表當日股票市值對比昨日市值的價差,當日盈虧和股票的昨收價相關。
Q3:股票賣出後,再賣空,客戶覺得成本和盈虧沒對上
換了倉位方向後,盈虧會重計,相當於之前的倉位方向已經平倉了,不會繼承多頭的成本。
Q4:盈虧排行中跟個股盈虧累計對不上
兩邊統計的更新頻率不同,會導致對不上的情況:盈虧排行是離線數據,每天更新一次;個股盈虧明細是實時數據,實時更新的。
Q5:總盈虧不等於期末總資產 - 期初總資產
由於為綜合賬戶,因此期初期末的資產都會轉化為港幣進行計算,但盈虧額是不考慮匯率變化的。例如
入金 10000 USD,期初匯率為 7.8,轉化為港幣之後期初資產為 78000 HKD,無任何交易,期末資產依然是 10000 USD,期末匯率為 7.82,轉化為港幣資產為 78200 HKD,但盈虧實際為 0。
Q6:收益日歷顯示的盈虧,和資產頁的當日盈虧並不相等
原因如下: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